首页   >    研究动态   >    正文

中国评论通讯社:两岸学者共论融合发展 对策与建议

闽南师范大学 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两岸一家亲研究院 2023-10-16 09:31:03

闽南师范大学圆山学院院长、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商学院教授陈丽丽。(来源:主办方供图)

台湾亚太综合研究院院长汤绍成。(来源:主办方供图)

清华大学台资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李保明。(来源:主办方供图)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星。(来源:主办方供图)

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苏美祥。(来源:主办方供图)

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盛九元。(来源: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北京10月15日电(助理记者 王熙 罗阳霞整理报导)10月11-13日,福建省社科界2023年学术年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论坛在福建漳州举行。在12日主旨演讲环节,两岸多位学者就两岸融合发展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台湾亚太综合研究院院长汤绍成提出,现在是继续推动儒家思想的最佳时机。若两岸学者可以集思广益,也推出类似有关“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宣言”,不但可以正本清源、发扬传统,更可以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沟通与契合。

汤绍成认为,当前的美中关系确实难分难解,近来甚嚣尘上的修昔底德陷阱预言已经成真。而台湾在此纷乱的大国竞斗中,确实难以自保。虽然目前美方积极支援台湾,但到底这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相对的,北京对台的政策乃其核心利益,美中双方的关注重点相异,所愿意投入的资源自然不同。而台湾当前的陆美政策确实舍本逐末,若不改弦更张,恐终难以善了。

汤绍成强调,发扬中华文化尤显重要。基于中华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若敢于创新并走出自己的道路,形成与西方文明冲突的反差,进而提出一些化解之道的有利参考。此外,由于两岸目前的僵局难解,若两岸学者可以携手并进,共同集思广益,提出相关发扬中华文化的具体作法,比如文化宣言与文化奖项等,两岸同胞均可共襄盛举,当可对于两岸人民的心灵契合做出些许贡献。

围绕两岸交流与合作,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星提出了岛内存在的三对基本矛盾。第一,反智社会与理性思考之间的矛盾,其盾主要表现于民间层面。第二,和平发展与“台独”激进化的矛盾,其普遍存在于社会与政治的互动关系之中。第三,台湾社会希望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民进党与大陆经济脱钩的矛盾,其存在于政治与社会及社会关系等诸多场域。

陈星认为,围绕着两岸关系存在的这三对矛盾反映了岛内对于两岸交流合作甚至是两岸关系最终走向的基本立场与行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其根源在于台湾岛内不少民众和政治人物存在抗拒统一的念头但又无法脱离大陆实现独立自主发展这一事实,这是影响两岸互动走向的根本矛盾。在未来,岛内在两岸交流与合作上的分歧将会集中于“经济重要”还是泛绿势力建构出来的所谓“尊严重要”这一主要矛盾上来。

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苏美祥指出,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要立足省情实际,也要客观把握中美博弈背景下两岸关系动态特征和规律。一是中美竞争新态势。近几年来,美方极力维持霸权也加剧了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从中美博弈趋势看,全球力量对比的快速变化致使美方战略透支日益明显,这为我们坚持战略定力,以创新发展化解外部重大风险挑战提供了条件。

二是两岸关系新形势。民进党再度执政以来,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关系日趋复杂严峻。目前两岸政治对立对抗加剧,纵然2024年岛内出现政党轮替,两岸互信不足,民进党当局对两岸交流筑起高墙,岛内媒体严重绿化等,恢复扩大两岸交流仍面临诸多挑战。与此同时,在大陆主导下,两岸融合发展仍是两岸交流主轴,岛内民意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三是福建发展新方位。福建正成为东南沿海交通枢纽,腹地范围大大拓展,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台胞来闽发展持续保持良好势头,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具备了落地生根的群众基础与现实条件。

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盛九元基于投资的视角,对两岸投资现状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近年台商赴大陆投资呈现区域集聚与产业结构调整态势;第二,大陆赴台投资受台湾当局限制而波动下行;第三,受多重因素影响近年两岸融合度有下滑趋势;第四,投资对促进两岸经济融合有直接影响。

基于以上结论,盛九元提出了四点政策思考:第一,进一步推动两岸的相互投资。研究发现,台商直接投资对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大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吸引台商投资的传统要读优势难以为继,产业竞合效应凸显。第二,探索实现两岸经济融合的新动能。当前,随着国际经济情势的变化,以及两岸合作要读需求的调整,原有模式已经难以继续发挥推进两岸经济合作的作用,因而需要探索两岸经济融合的新动能。第三,扩展两岸经济融合的新空间。“一带一路”对台湾经济发展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现阶段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积极探索两岸经济合作的范围和领域,构建合作新格局以及新的产业合作模式,从而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收益的持续提升。第四,深化两岸产业融合的方式与路径。在各领域合作推动两岸共同市场的建立,在经济上形成以“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为基础的两岸命运共同体。

清华大学台资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李保明提出,两岸经贸关系剧烈下降的背后因素很多,面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剧烈变化,要有清醒的认识和积极应对。首先,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传统的“三角贸易”本来就是以大陆生产基地,市场在外,与大陆市场和大陆产业没有有机融合,也就所说的“制造飞地”。以大陆为市场和与大陆产业紧密融合的两岸贸易没有、也不会受到影响,两岸贸易中融入大陆的成分在增加。其次,受美国供应链去中国化影响的“三角贸易”有部分扩展到东南亚等国家,即所谓的台商“1+N”产业布局,“1”是大陆并没有放弃而是面对风险所做的预防性布局。关键是如何进一步改善影响环境,使“1”这个部分不被削弱,而是进一步升级,使台商的“1”与“N”部分合理分工合作。最后,要充分认识台商在国家发展和两岸关系中的作用,之所以两岸关系的主导权仅仅把握在祖国大陆手中,是大陆经济快速发展及对台湾经济的巨大压倒性优势,这里面台商的贡献不可小觑。要认识到争取台商就是打压民进党“台独”势力的经济实力,就是与美国竞争发展机会。

闽南师范大学圆山学院院长、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商学院教授陈丽丽认为,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紧做好台湾青年一代,尤其是在祖国大陆高校学习的台湾学生的工作,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两岸时代新人,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的重要举措。

陈丽丽就深化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提出了六点对策建议。第一,正确认识大时代背景下的国际形势、台海两岸形势和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道路;第二,完善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对“高等教育安全”和“学术交流安全”两个类别内容的安全监督与管控;第三,顺应新时代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海峡两岸(闽台)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政策措施;第四,提升海峡两岸(闽台)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目标达成度;第五,发挥好海峡两岸(闽台)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外溢效应,推动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第六,积极推动两岸(闽台)高等教育规范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

http://www.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6786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