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正文

华夏经纬网:【台海观潮】2021年台湾经济形势回顾

闽南师范大学 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两岸一家亲研究院 2022-01-04 10:47:08

(作者 吴凤娇 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在国际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2021年台湾经济表现好于预期,但经济增长率呈现逐季下降趋势,经济下行压力逐步显现。全年来看,虽然民间投资明显增长、制造业产能持续扩张,但民间消费始终处于低位、农业和服务业表现萎靡。同时,在失业率和物价攀升的双夹击下,岛内实际薪资上涨微乎其微,并未出现经济增长的福利改善效应,民众对经济普遍无感或不满。在民进党当局加紧限缩打压两岸交流合作、蓄意实施经济“去中入美”策略下,两岸经贸持续强劲增长,再次表明两岸贸易拉动台湾经济增长的支柱地位无法动摇。

总体经济表现好于预期,经济下行压力显现

2021年上半年,全球疫情有所控制,受国际经济复苏及岛内需求增长的双重影响,再加之比较基期因素,台湾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延续了2020年下半年稳健增长力道。依台湾“主计处”统计,2020年第1、2季度台湾经济分别增长9.2%和7.76%,上半年平均增长8.48%,创下2011年以来的最高增长率。但由于经济结构性失衡和“五缺”问题难以解决,在全球疫情反复、国际经济风险加大、外需市场有所萎缩的冲击下,台湾经济有所降温,经济下行压力逐步显现。按照台湾“主计处”的最新统计,第3季度台湾经济增长下降至3.7%,预计第4季度增长率为4.17%左右,全年预计增长率为6.09%,较2020年的3.36%上升2.73%。与经济增长表现相对应的是,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公布的2021年IMD世界竞争力排名,台湾竞争力位列第8,,表现为2013年以来的最好水平,但仍低于新加坡(第5名)、香港(第7名)。其中“经济表现”大类排名由2020年第17位跃升至第6位,其中“对外贸易”指标大幅度上升9名,“国际投资”指标则下降1名。

民间投资明显增加,民间消费始终低迷

从经济增长动力来源看,呈现“内需大于外需”格局,岛内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前3季6.8%的经济增长中,内需贡献4.24%,外需贡献2.56%,尤其在第3季度中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4.99%,有效抵消了外需贡献率-1.29%的不利影响,才保住当季3.7%的经济正增长。

从岛内需求来看,民间投资大幅增加是其增长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国际经济复苏及疫情“转单”效应影响,岛内半导体、电信、离岸风电及太阳光电等厂商纷纷加大投资,前3季固定资产投资4.18兆元(新台币,下同),预计全年固定投资总额将达5.66兆元、同比增长14.96%,为2011年以来的最高值。其中,民间投资总额为4.76兆元、大幅增长18.88%,尤其是第3季更实现24.63%的高增长;“公营事业”投资总额2962亿元,小幅增长6.37%;惟台当局投资总额虽达6071亿元,但因去年基数较高,下降6.29%。与内部投资增长相对应,侨外资本对台投资却呈现下降趋势,1-11月核准侨外直接投资金额67.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7.6%。

相对于民间投资的大幅增长,占内需主导地位的民间消费始终处于低迷状态。虽有振兴五倍券、股市行情屡创新高和岛内基本工资调涨等多种拉抬因素,但民众普遍对经济无感,加之受疫情影响,外出消费意愿较低,消费信心并未有实质提升。前3季民间消费总额7.1兆元,预计全年民间消费总额达9.73兆元、在去年基期为负增长的情形下,也仅小幅增长1.42%,另据台湾“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每月发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报告》,前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CCI)月度得分均在90点以下,表明消费者偏向悲观,民间消费信心不足也预示着内需扩大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道难以持久。

产业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制造业与服务业两极分化

2021年1-10月台湾工业总体保持扩产态势,工业生产指数呈波动上升态势。前10个月累计工业平均生产指数为129.81%、比上年同期增长13.75%,其中主导产业制造业平均生产指数为131.7%、比上年同期增长14.62%。从制造业内部来看,优势产业电子零组件受益于5G基建、AI等新兴应用需求升温等因素带动了岛内晶圆代工等生产上升,平均生产指数达到158.33%、同比增长18.31%。传统产业如化学原材料业、基本金属业、机械设备生产也因受外部需求增加、中美贸易摩擦及疫情“转单”效应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扩张,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19%、14.19%和26.22%。

与工业强劲扩张相反,岛内农业和服务业表现相对萎靡。农业因自然灾害频发而出现减产,前3季实质负增长1.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03%。以内需市场为导向的服务业,受疫情防控、民间消费意愿低迷等制约,前3季的增长率分别为6.26%、4.24%和-0.9%,呈现连续下降趋势。前10个月,岛内已有近33733家商家歇业、224615家公司解散撤销,从去年蔓延的倒闭潮依然持续。就行业别观察,批发业表现较好,1-10月营业额9.96兆元、大幅成长16.3%;零售业在振兴5倍券等各种补助政策加持下,1-10月营业额为3.23兆元,小幅成长2.8%。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促使民众消费转向线上模式,1-10月“无店面零售业”营业额3008亿元,其中电子购物及邮购业营业额为2267亿元,大幅增长19.7%,成为零售业稳定的重要支撑。住宿及餐饮业、运输及仓储业等则受疫情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前3季分别下降10.41%和5.57%。旅游业则是受创最严重的行业之一,1-10月赴台旅客仅有11.7万人,创历史新低,比去年同期锐减9成。据岛内旅游业者反映,从去年开始,旅行社就不能执行出境业务、接待境外游客,只能无奈转为开发本地游业务,但5月以来的疫情三级警戒又让本地游熄火,旅游业和周边产业雪上加霜,共200万人受影响,旅行社、游览车公司及旅行住宿业者经营困难、倒闭现象严重,预计到明年6月也难以缓转。

对外贸易强劲增长,对外投资有所回升

台湾地区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出口依存度常年维持在50%以上,出口状况荣枯对其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受国际经济复苏、全球贸易强劲增长影响,1-11月对外贸易总额为7519.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4057.5亿美元,进口总额为3462.3亿美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30%和33.8%;贸易顺差为595.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7%,分产品别来看,出口以传统产品增长最为强劲,如矿产品创下年增60.8%的增幅,基本金属及其制品(46.2%)、塑橡胶及其制品(43.0%)的出口增长也都达到40%以上,电子零组件和信息通讯与视听产品等高科技产品出口也有20%以上的增幅;进口则受国际原油、有色金属、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以矿产品(64.4%)、基本金属及其制品(48.7%)和机械(36.8%)等产品的增速显著。在出口市场方面,1-11月台湾地区对五大市场出口规模值均为历年同期最高,其中对东盟出口638.2亿美元,占比15.7%,增长32.9%;对美国出口598.7亿美元,占比14.8%,增长30.1%。对日本出口264.6亿美元,占比6.5%,增长23.8%)。

对外投资方面,1-11月台湾核准对海外投资(除大陆外)总计371件,核准投资金额9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7%。台湾对外投资前5大地区分别是新加坡、加勒比海英国属地、百慕大、越南及美国,其中对新加坡因环球晶圆股份有限公司增资25亿美元而上涨38.2%。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对新南向地区的核准投资金额为56.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5.6%。从行业别观察,对外投资前5大产业则分别是金融及保险业(40.6亿美元、占41.8%)、批发零售业(28.4亿美元、占29.2%)、电子零组件制造业(9.4亿美元、占9.6%)、电脑电子及光学制品业(5.7亿美元、占5.9%)、运输及仓储业(1.9亿美元、占2.1%)。

股市屡创新高,新台币强劲升值

2021年,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股市普遍上涨的行情下,臺灣股市形势大好,屡创新高。台股加权指数连破15000、16000和17000点三个关口,到11月底达17427点,成为近30年来新高,涨幅达18.3%,领涨亚洲股市;1-11月股票成交金额高达104.2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50.36万亿元增长98.4%;上市上柜企业1747家、市值突破59万亿元,新增市值近10万亿元;外资累计干净汇入162.1亿元,持有股票市值占宗市值比例达41.5%,连续三年保持在40%以上。

汇市方面,2021年新台币持续走强,对美元平均汇率从去年的29.583升值到28.07、升幅达5.11%,尤其是今年6月1日更曾升至27.637,创下1997年4月18日以来最高水平。由于出口显著上升,再加上经济增长好于预期,新台币后市仍然存在一定的升值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新台币持续升值将削弱台湾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这无疑会对台湾出口和总体经济增长产生负面作用。

失业率和物价双双攀高,民生实质改善有限

虽然台湾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但岛内失业和物价水平也显著上升,民众实际收入并没有同步改善,民众依然对经济现状表示无感与不满。据台湾劳动部门统计,2021年1-11月台湾平均失业人数为47.5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3万人;平均失业率为3.98%,较去年同期上升0.12个百分点,处于近年来历史高位水平。同时,不少企业受到疫情冲击经营困难,放无薪假现象显著增加。2021年放无薪假涉及人平均在15000人以上,其中据11月30日台湾劳动部公布,总共有3035家单位放无薪假,涉及人数25227人,为全年最高,其中以旅行业为主的支援服务业最多,有1380家、9586人;批发零售业有516家、6514人;住宿餐饮业则为370家、2574人。

在失业率上升的同时,受国际原油等原物料价格飙涨推动台湾进口成本上升,岛内物价水平全面上涨,其中,1-11月WPT(趸售物价指数)年增率为9.3%,CPT(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1.91%,均为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价上涨较为明显,如台湾“行政院”稳定物价小组监控的17种重要民生物资平均上涨2.34%,鸡蛋、猪肉、调理油等多种民生必需品物价年增长均超4%以上。受此影响,尽管劳工基本薪资有所提高,但前9个月工业及服务业受雇员工的实质平均经常性薪资为41399元,仅微幅成长0.04%,比去年同期减少1.76个百分点,是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债务负担持续加重,财政风险隐忧骤增

2021年1-10月,台湾税收收入2.5兆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10亿元,增长22.5%,累计完成年度预算100.1%,税收收入连续8年突破2兆元。前五大税收来源分别为营利事业所得税6855亿元、综合所得税4764亿元、营业税3990亿元、证券交易税2300亿元和货物税1505亿元。

虽然税收收入有所增加,但由于历年来台湾财政多呈入不敷出的状态,债务余额不断扩大。特别是民进党当局执政后,为谋取经济施政政绩,肆意以财政金融手段刺激经济增长,一味推行前瞻基础建设计划,2016-2020年举债规模就高达1.3兆元,导致债务负担持续加重。2021年,民进党当局又提出了“纾困4.0”方案,2次编列纾困特别预算4194.9亿元,这将进一步加大未来台湾各级“政府”的财政风险。据台湾财政部门统计,截至10月底台当局1年以上债务未偿总额5.7兆元,若加计地方债务,债务规模达6.4兆元,合计占前3年度平均GDP比重的33.7%;人均债务负担已达27.4万元。

两岸经贸持续热络,两岸贸易支柱地位无可动摇

民进党自2016年上台以来,就一直以“安全”、“经济自主”为由,蓄意实施经济“去中入美”策略,大力推行“新南向政策”,妄图“两岸经济脱钩”。尤其在疫情爆发后更变本加厉阻挠两岸人员往来、限缩交流合作,但2021年1月至11月,两岸贸易(含香港)依然延续强劲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高达1773.4亿美元,其中台湾对大陆出口1718.1亿美元,占台湾对外出口总额的42.3%,同比增长25.7%;自大陆进口764.9亿美元,占台湾对外进口总额的22.1%,同比增长30.9%,实现贸易顺差953.2亿美元,持续位列台湾地区最大顺差来源地,从而使台湾对外贸易总体能够保持顺差。这也再次表明,大陆在台湾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无可替代,两岸贸易拉动台湾经济增长的支柱地位无法动摇。

从投资来看,1-11月台湾核准对大陆投资总额为47.9亿美元,虽比上年同期下降14.5%,但仍占台湾对外总体投资额的33.7%,是台湾对外投资的最大去向地。

https://www.huaxia.com/c/2021/12/30/9544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