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动态   >    正文

中评社福建涉台研究机构联会:创新机制促闽台融合

闽南师范大学 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两岸一家亲研究院 2024-07-27 00:27:23

中评社漳州7月22日电(作者 陈丽丽)6月27日至28日,由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主办,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协办的 “福建省涉台研究机构联席会议2024年上半年专题研讨活动”在福建漳州举行,闽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龙海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14家成员单位代表和特邀嘉宾共62人参加。会议由陈丽丽教授、陈先才教授、陈克明教授、陈顺森教授共同主持。会议共收到21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21位专家学者聚焦热点,发表了极富启迪意义的见解。期间还举行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开台王颜思齐传》新书发布(作者:何池教授)。本次研讨会取得四大研究成果。

一、聚焦台湾政局新变化,分析研判两岸关系新形势

(一)台湾政治格局未来四年发展的不确定性趋势更为明显。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陈先才教授认为,当前台湾政局发展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已经持续数十年之久的台湾政治恶斗现象将持续上演;二是选后台湾立法机构的政治生态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蓝白等在野势力的制衡力道大为增强;三是虽然在2024年选举中,整个绿营势力有所衰退,但是绿营政治动能不容低估。关于台湾政局发展趋向,陈先才认为赖清德上台后将首次面临两个不过半的政治困境,民进党主导台湾政治的绝对优势完全丧失,台湾政治格局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趋势更为明显;民进党呈现明显的衰退之势;非绿阵营整合势在必行。

(二)两岸政治关系是两岸关系中最重要、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闽南师范大学圆山学院院长、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陈丽丽教授认为,两岸关系涉及两岸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诸多方面。两岸政治关系是两岸关系中最重要、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5月20日赖清德发表的所谓“就职”演说,以“民主抗中”为主基调,以“维持现状”为幌子,以“台湾、中国,一边一国”定位两岸关系,宣称延续所谓“四个坚持”,即坚持在台湾搞所谓的“宪政体制”;坚持所谓的台湾“主权”不容受到侵犯或并吞;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坚持台湾的前途必须遵循2300多万台湾人民的意志。实践“四根支柱”即加强“防御能力”、“经济韧性”、“国际伙伴关系”和“稳定有原则的两岸关系领导能力”。赖清德企图通过强化两岸对抗,继续推进“去中国化”、“台湾国家化”与“台独国际化”的政策路线。赖清德执政或让两岸关系进入“高风险期”。

(三)赖清德上任后,两岸政治对立加剧,两岸政治斗争激化。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教授分析研判赖清德就职后的两岸关系走势。张文生认为,未来4年,两岸政治上的对立斗争更加严峻;美台勾连进一步强化;岛内政党恶斗更加剧烈;冲击两岸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民间交流;加剧两岸的敌对意识;海峡两岸的科技竞争更加激烈;台湾当局不断强化“以武拒统”的倾向。大陆采取了一系列“反台独、反干涉”“促融合、促统一”的举措。“两高三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坚决打击“台独”分裂势力。同时鼓励和支持两岸科技、文化、教育、青少年等领域的民间交流。

(四)赖清德当局的两岸政策内容及特征发生重大变化。厦门大学融统实验室副主任曾令军运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审视赖清德当局的两岸政策主要变化及特征,指出大陆应保持战略定力,深化两岸社会文化交流,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依法惩戒“台独”分裂势力。

(五)国民党“选举型”政党定位下台湾小党发展空间提升。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艺桦研究中国国民党2024年选后发展情况。王艺桦认为,国民党内部集权路线下本土蓝与深蓝冲突加剧。从岛内政局看,国民党“选举型”政党定位下台湾小党发展空间提升;岛内“亲美容独”态势显现。福建省台湾研究会会长林文清认为美台强化勾连,挑衅“一中原则”,持续强化“台独”论述及“法理台独”,在海洋问题上向大陆施压的举动明显,操弄“民主威权”的意识形态,大陆对此应有充分瞭解和综合应策。

(六)要深入研究赖清德新行政团队的政商政团关系。特邀嘉宾、厦门市台湾学会研究员、两岸标准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杨仁飞认为,应深度研究赖清德新行政团队的政商政团关系:目前在民进党现职政治人物中,郑丽君的青平台基金会、蔡英文的小英基金会与想想论坛、林佳龙的“台湾智库”等等相当活跃。他们向海内外不断传递“台独”理念、价值,充当民进党重要的“智库”,发挥政党所不具备的作用。杨仁飞深入研究郑丽君、彭启明、刘镜清、李远背后的政商、政企关系,认为民进党利用特殊的政商、政团“旋转门”与运作机理,搭建政策研析线上线下的平台,刻意塑造“绿色文化门神”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七)520后台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赖清德民进党当局进一步阻挠两岸交流合作,破坏两岸关系发展。陈丽丽教授分析研判520后台湾政局、社会矛盾与两岸关系走向。陈丽丽认为,赖清德面临的政治格局相较蔡英文执政时期有所不同,岛内政党对立加剧。“前朝”人马仍占据重要职位,“立法院”面临“朝小野大”局面。民进党内权力争夺激烈,即便民进党实现连续执政,内部裂痕也将在权力争夺中不断爆雷。赖清德民进党当局面临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危机四伏。缺电危机日趋严重。全台各地跳电事件频传,桃园近半年停电逾171次,成为“重灾区”。低薪、高房价问题下岛内青年普遍性“体感贫穷”,低薪环境催生的“等房族”、及时享乐派“精致穷”、努力斜杠或想当网红的“快速致富族”、游走社会边缘辛苦生存的“边缘族”以及“出走族”。岛内88%受访民众表示不同意的“废死”议题如果落地,将引发赖清德上任后的重要民意危机。陈丽丽认为,从民进党胜选以来的表现及赖清德就职演说来看,赖清德是以蔡英文路线为论调,以赖清德“台独”分裂路线为基调,在未来的执政中将进一步阻挠两岸交流合作,破坏两岸关系发展,加大推动“台独”分裂力度,甚至引发台海高度紧张。大陆宜高度重视,引导台湾同胞看清赖式“台独”分裂势力的险恶用心,正确研判各种风险样态,提前拆解风险。

二、拓宽了学界研究深化示范区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和新空间

自2011年11月,国务院批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首次提出:“构建两岸同胞共同生活、共创未来的特殊区域,促进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以来,两岸融合发展持续深化,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在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促进历史文化连接以及支持台湾青年在大陆的创业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次研讨会聚焦两岸社会文化融合发展与心理研判研究新议题,拓展了学界研究深化示范区融合发展新视野。

(一)两岸社会文化融合发展与心理研判研究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院长陈顺森教授、赵广平教授等专家学者认为,两岸社会文化融合发展与心理研判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的重要社会基础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长期性。应汇聚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等多学科力量,以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闽都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要率先在福建省培养壮大涉台心理学研究团队和高水平人才培养,运用好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手段,深度理解两岸社会文化心理特征,分析两岸社会心态,对信息分析、应急处置以及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探索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路径、服务国家统一提供政策谘询。

(二)多维度建构积极的心理环境,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陈顺森教授认为,要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建构积极心理环境,不但要培育彼此共同的心理基础,还要创设心灵契合的诱发情境;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物理、社会和概念等三种心理事实交互作用,共同构成行为主体的主观心理环境,即物理的人居生态空间、社会公共空间,社会的生活社交空间、习俗信仰空间、政治经济空间、概念的网路虚拟空间、知情想像空间和文化隐喻空间等8个空间,决定着人们行为的变化和趋向。在当前形势下,要充分考虑两岸社会文化心理特征,多维度创设有利于两岸同胞交流沟通的心理空间,促进两岸同胞共同参与中华文化交流实践,共同培育心灵契合的社交环境和心理推动力。

(三)当代台湾社会要警惕“公民政治”下“台独”分裂势力的“民粹主义”煽动。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邓婧认为,台湾是一个有过历史创伤记忆的社会,记忆的重构宛如一场战争,疮疤的揭开者,有可能目的不是让这个社会愈合伤痛,而是要让这个社会一直保持着可以愈合伤口的错觉。“美丽岛”事件至今,台湾社会从“反威权”渐变至“本土化”的抗争演进,“本土”意识成为台湾社会挥之不去的意识形态幽灵,“民粹”式的社会抗争只会让台湾社会持续陷入疲乏与困顿。民进党、“独派”学者把台湾社会的多元诉求全部整合进“本土”势力的政治扩权之中,所谓的“抗中保台”只是其煽动民粹的权力话语。当代台湾社会需要警惕“公民政治”外壳下,“台独”势力隐藏的“民粹主义”煽动。如何防止民粹化是一个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正视的问题。

(四)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台湾同胞中华文化认同的积极推动作用。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连晨曦副教授认为,妈祖文化所蕴含的海峡两岸血浓于水、同宗同源的文化根脉对于维系民众交流、增进两岸互信、构建台湾民众的中华文化认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应引导两岸青年积极关注两岸关系发展,深化两岸青年交流互信。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黄亮、郑岩、黄辰挺、潘裕禹、陈顺 森研究团队发布《520后祖国大陆青年对两岸发展交流的社会心理调研分析》研究报告。副院长黄亮教授等专家学者认为,应引导两岸青年积极关注两岸关系的发展,积极投身于增进对彼此的瞭解与交流之中,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应率先在增进两岸青年互信感,促进双方积极交流意愿,深化两岸青年交流互信,壮大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力量,夯实祖国和平统一的社会基础等方面实现纵深发展,积极探新路,拓展新空间。

三、完善涉台法律制度是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条件

(一)大陆涉台法律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形成。陈丽丽认为,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争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全国人大、国务院相继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涉台法律法规,大陆涉台法律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现已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和《反分裂国家法》为主干,涵盖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其他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两岸授权民间团体签署的事务性协议等诸多方面。内容涉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反分裂反干涉”、探亲旅游、人员往来、投资、贸易、就业、求学等“促融合促统一”的政策措施以及两岸政治关系等事项。

陈丽丽认为,在现有的两岸分隔状态下,缺少综合性立法,全面、系统、复杂完整的中间系统不足,涉台法律规范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当前两岸关系更加严峻复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去思考和解决两岸融合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建设好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法治文明、探求适合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两岸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服务面向未来的中华民族法治文明建设。

(二)应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福建涉台立法发展方向。福建省涉台法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郑清贤发布了研究报告—《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福建涉台立法发展方向的思考》,认为应以推动台胞在福建享受“同等待遇”为遵循;以沿用涉台专项立法+涉台条款模式,丰富立法制度供给,推动尽快消除涉台交流合作立法空白为目标;要增加促进闽台文化交流、社会融合等方面的立法;以扩大台胞参与程度为抓手,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四、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探新路,推进闽台各领域融合发展

两岸融合发展是两岸民众之间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互动发展,增进政治互信,夯实认同基础,增进两岸命运共同体认知,实现心灵契合的过程。两岸融合发展包含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发展和政治互信增强等多方面内容。推进闽台各领域融合发展迈大步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益尝试,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

(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出现,为深化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创造出诸多新路径新举措。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巍巍教授认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出现为当下两岸融合发展带来诸多变革性的新气象,也为深化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创造出诸多新的路径和举措。对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新质生产力,需要进行深度挖掘与创新性运用。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系统工程的大数据平台,为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与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福建把握新机遇塑造闽台融合新“卖点”、打造新“热点”、发掘新“亮点”。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林中威认为,福建探索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标志着当前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迈入新的阶段,也要求福建把握机遇,塑造生活方式新“卖点”、打造对台交流新“热点”、发掘社会发展新“亮点”,为广大台胞台企谋利造福,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三)金融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和关键性地位。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系主任、副教授陈鹏军认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中,金融处于基础性和关键性地位。应从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建立和完善两岸货币清算制度等五个方面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四)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推进闽台现代农业合作。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邓启明教授认为,当前推进闽台现代农业合作主要面临着两岸关系复杂严峻、岛内相关制约因素、闽台现代农业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和深化闽台现代农业合作,应以“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政策等为指导,重点采取配套策略措施,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五)闽文化是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龙岩学院闽台客家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邱立汉教授认为,闽西客家祖地资源得天独厚,应用好用足政策,善用各方资源,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好闽台客家共同体,创新闽台客家融合发展路径。龙岩学院闽台客家研究院原执行院长张佑周教授认为,新时期两岸客家宗族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出现新的契机。台湾客家各姓氏宗族通过组建宗亲会,在加强台湾岛内交流的同时,促进两岸宗亲交流,加强两岸客家宗族文化的互动。此外,不少台湾客家宗族通过修建宗祠,修纂并接续两岸族谱,回祖籍地恳亲祭祖,兴办公益慈善事业,促进两岸民间交流的融合发展。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杨君玉博士认为,三平祖师文化信仰在台港澳与海外广泛传播,具有重要社会文化影响力。三平祖师文化信仰在全球信众过亿,海内外分庙360多座,仅在台湾就有50多座分庙,是两岸民间共同信仰的尊神,也是世界闽南人的重要信仰。三平祖师文化信仰包含“大爱、利他、济世”与“平等、平安、平和、广济”等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三平祖师文化在台港澳与海外的广泛传播,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情感桥梁。

(六)两岸婚姻家庭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重要桥梁和天然纽带。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副院长吴凤娇教授认为,两岸婚姻家庭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重要桥梁和天然纽带。新形势下需要通过扩大联谊交流,提升品牌交流活动等对策,充分发挥两岸婚姻家庭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

(七)加强对台湾地区教科书的超前研究时不我待。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副院长吴晓芳教授认为,台湾社会教科书存在意识形态错误、语言文字使用不准确、丑化民族英雄、抹黑大陆等诸多问题。建议加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地理及民族文化的认识,加强对台湾地区教科书的超前研究,以应对未来台湾教科书所出现的变化。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池教授认为,《开台王颜思齐传》一书全面介绍开发台湾第一人颜思齐的传奇事迹,是一部兼具文化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精品之作,为两岸社会文化深度融合提供了全新模式和范本。何池教授认为,这本书彰显了台湾是大陆汉民族与台湾少数民族共同开发而成,说明连“台湾”名称也由此而叫起,是反击“台独”分裂势力的确凿史料,也是对“台独”分裂势力分子叫嚣“两岸互不隶属”的“两国论”的有力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