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评社北京3月9日电(中评社报导组)全国两会在京举行,22位大陆涉台专家学者第一时间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就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台表述意涵展开全面深入解读。他们普遍认为,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原则具有坚定性、稳定性和连续性,这充分展现了战略定力、战略自信和战略清晰。“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是今年报告新增的关键内容,这不仅是对台政策的一次战略升级,更释放出大陆在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方面的重大信号——从“政策支持”向“制度化建设”迈进,从短期应对向长期稳定机制转变。新形势下,相信大陆方面可以更加从容不迫地根据自身的能力和节奏治理涉台事务,因势利导逐步深化对台治理,推进涉台治理前沿。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特聘教授刘国深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令其最深刻的印象是,面对民进党当局的分离主义立场和态度,中央政府解决问题的原则立场没有丝毫动摇,对台大政方针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目共睹。大陆对台政策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大陆方面是从全局的高度定位处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的主导权和主动权进一步掌握在大陆方面手中。新形势下,相信大陆方面可以更加从容不迫地根据自身的能力和节奏治理涉台事务,因势利导逐步深化对台治理,推进涉台治理前沿。
对于今年涉台论述特别提出“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刘国深认为,在两岸政治僵局持续的情况下,大陆方面稳扎稳打,优先解决可操之在我的民生事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与台湾民间社会利益和情感需求密切相关,如何从制度和政策入手让两岸同胞更加体面、安全、方面、低成本地生活在一起,是大陆各部门各地区需要进一步落实的工作,公权力部门如何从制度和政策上更好提供便民服务,为两岸民间社会各界交往保驾护航,有待两岸各界的共同努力,往来大陆的台湾同胞可能进一步参与这个发展过程。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今年报告涉台表述具有三层重要意涵:一是指导政府对台工作基本原则的稳定与坚定;明确了中央政府今年对台工作的重点;展示了我们的对台工作是要为统一大业和民族复兴服务。他指出,报告第一部分重申了中央对台政策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是我们长期坚持一以贯之的,毫不动摇,也回答了人们的普遍关切,展示了中央对台政策原则的坚定性与稳定性。
李振广也指出,“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这就是2025年的对台工作重点。他说,特别是关于“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这一新提法,令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这意味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要深入开展制度化建设。这既是两岸关系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国发院研究员王英津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分析政府工作报告涉台论述,通常会从变与不变两个维度来观察。从今年政府报告的涉台论述看,其总基调是“不变”。这集中体现在报告重申了过去几年大陆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几乎没有出现新的表述,这体现了大陆对台工作的连续性、一贯性和稳定性。就今年涉台论述的“变化”而言,集中体现在将“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王英津指出,近些年大陆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过程中,发现尚存在一些制度上不够完善、政策上不够衔接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两岸融合发展的推进和深化,为此,今年政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制度和政策,以更好地为台湾民众尤其青年人来大陆就业、学习、创业、生活提供充足的制度保障。总体来说,今年政府报告的涉台论述在整体上延续了前几年的对台大政方针,“不变”的部分远远大于“变”的部分。
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仇长根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当前形势总体上呈现两大变局:一是台湾问题的外部因素越来越复杂,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对台政策仍然“不确定”;二是民进党连续第九年执政,赖清德赤裸裸的“台独”挑衅,两岸关系存在“风险隐患”。他认为,大陆坚持既有的对台政策及决策,充分体现了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耐力、战略自信”的重要性,展现了大陆对台工作的全局观、历史观和辩证思维。他也指出,大陆对台方针政策具有“稳定性、连续性”,无论国际风云变幻,无论岛内政治变局,都不会轻易动摇对台“总体方略”。
仇长根指出,两岸政治僵局持续和外部势力干扰的背景下,总结完善两岸交流合作实践中的不足,并从制度和政策上进一步规范与加强,这完全体现了大陆对台工作更加“重务实”和更加重视台湾同胞的利益需求和期待。对于报告中涉台段落从“同心共创”改为“携手共创民族复兴伟业”的表述变化,他认为,“同心共创”强调精神契合,而“携手共创”强调行动导向。大陆希望通过两岸“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务实交流与合作,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用词的变化,体现了“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不断深化。
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会长严安林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从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的重要意涵来看,主要是在“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携手共创民族复兴伟业”。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包括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的对台工作与对台政策的主要使命,就是推动台湾问题的坚决、推进两岸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严安林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他印象深刻的有三点:第一是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的目标与使命是一以贯之的;第二是政府工作报告涉台部分的表述内容简要,但内涵非常丰富;第三是用词特别讲究。
严安林也说,这一次提“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制度”放在了“政策”的前面,凸显我们政策的稳定性,强化“制度”建设。二是强调“完善”,以往在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方面,我们尽管有不少是通过“政策”来引导与规范,但事实上也建立了不少的“制度”,不少都是法规、法律等,现在的工作则是“完善”。总之,严安林认为,大陆方面继续坚持现行的对台政策是正确的,去年做的工作还没有做完、做好,今年当然继续要去做,因为工作方向是对的,就要坚持不懈地去做。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郑振清在北京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指出, 2025年2月底3月初,对台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先后召开,提出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表述。2025年对台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塑造祖国必然统一大势”的新表述,而全国两会上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则首次提出“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的新表述。前者意味着“祖国必然统一”不仅有理论必然和历史必然,还有实践必然与现实必然。后者将2018年以来大陆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提升到了“制度和政策”的层面,可以理解为要完善涉台公共政策体系,充实国家统一的公共政策内涵。完善涉台公共政策体系,是塑造祖国必然统一大势的必然要求与基础设施。
郑振清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出的关于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与政策的新表述,作为完善涉台公共政策体系、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论述,是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与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同步推行的。在推动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完善的涉台公共政策体系,与强大的国防和坚决的斗争精神是相辅相成的。
北京联合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报告展现出更为务实、坚定和系统的战略思维,体现出大陆在对台政策上的稳中求进,并更加聚焦于实际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制度与政策建设。总体来看,报告的涉台部分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两岸融合发展的制度化方向,增强了对外部势力干涉的反制力度,并继续强化了对台湾同胞的民生关怀。无论是从政策稳步推进,还是统一大业坚定不移的角度来看,都表明大陆对台湾问题的战略定力正在不断增强。
朱松岭重点指出,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涉台部分一个尤为突出的变化是新增了“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这一关键内容。这不仅是对台政策的一次战略升级,更释放出大陆在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方面的重大信号——从“政策支持”向“制度化建设”迈进,从短期应对向长期稳定机制转变。这一变化,充分体现出大陆在对台工作上更加注重系统性、法治化和可持续性,确保两岸交流合作不仅能够不断拓展,而且能够在制度层面固化,形成不可逆的融合大势。朱松岭认为,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制度”和“政策”,重心在制度和政策上,尤其是将“制度”和“政策”并列,彰显大陆推进融合发展的坚定决心。
朱松岭说,这表明大陆的对台工作已经从阶段性的政策扶持,走向系统性的法治建设,这一变化至少释放了以下三大信号:一是两岸融合发展将进入长期可持续的轨道。二是为了应对外部势力干扰,确保融合发展“不可逆”。三是这一表述和未来的相关落实将增强台湾同胞在大陆的发展信心。
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王海良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有三个重要意涵。第一,首先申明坚持“两反”,即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反对外部势力干涉,表明这是两大无可回避或轻视的重要任务,其现实性与紧迫性显而易见,保持坚定原则性和高度警惕性是必须的和一贯的。第二,坚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目标,主观上没有因形势变化或困难增加而主动放弃和平或放任两岸关系走向负面甚至恶化的意念,并为此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制度和政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这充分展现了战略定力、战略自信和战略清晰。第三,对台湾同胞关切与照顾的真心实意,体现在“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中,是在其中做到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这是“两岸一家亲”的政策表现。
王海良指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需要本着两岸一家、造福于民、求同存异精神,充分协商,互谅互让,寻求共识,从而达成一致,携手建立相关制度。我们呼吁并期待两岸相关部门和业界做出努力,消除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不利制度限制,推动两领域交流合作正向发展,造福于两岸社会与民众。
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台海研究》主编倪永杰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台论述简洁明了、可行务实且鼓劲给力。他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今年报告涉台论述的重点:一是开宗明义,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总理的总体方略;二是锁定目标,推进统一大业与民族复兴伟业,塑造统一声势、增强发展动能;三是坚持两个原则,坚持一中原则与“九二共识”,强调这是两岸关系政治基础和前提;四是实施两个反对,要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要取得重要进展,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构成有效的打击和威慑效果。
对于今年涉台论述特别提出“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倪永杰分析指出,为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必须积极探索各种路径。重点是制定可行性、针对性、有效性的政策措施、体制机制,包括继续建设福建融合发展示范区,取得各种突破与先行先试效应。央地联手、各行各业落实惠台政策、同等待遇,稳住台商投资、两岸贸易,扩大台生台师台青就学就医、就业创业,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机遇。
闽南师范大学院圆山学院院长、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专家、教授陈丽丽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今年报告涉台内容简明清晰,涵盖意涵精深博大。整体基调体现稳中有进,统筹长远布局与当下部署,兼顾战略定力与战术动力,综合底线思维与极限思维,明确战略推进方向与政策引领走向,擘画了稳中有进的对台工作路线图。相较于往年,表述更注重“制度化方向”,通过完善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确保融合发展稳步推进。
陈丽丽也指出,《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首次将“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与“反对‘台独’分裂”并列提出,凸显大陆在台海局势复杂化背景下,对外部干预的高度警惕和强硬态度。相关表述从2024年的“外来干涉”调整为“外部势力干涉”,进一步扩大反制范围,是对美台勾连挑衅等行为的针对性回应。延续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总体基调,坚持了和平统一的总体方向,强调“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新增“携手共创民族复兴伟业”表述,将两岸命运与民族复兴紧密结合,强化对台湾同胞的感召力。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接受中评社记者访问时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台内容延续了对台政策的基本内容,一是强调两个坚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 “九二共识”;二是两个反对,坚决反对 “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三是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我们既坚持了原则、立场,又把重心方在两岸交流合作。反映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面对内外挑战,既表现出了高度警惕,又保持了高度的自信。
张文生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台部分和去年相比并没有太大的调整,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的原则、基本的方向都维持了现行的对台政策。当然这反映了大陆方面对于现阶段两岸形势的判断,第一是认为,大陆仍然牢牢把握了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第二就是仍然相信现行对台政策是有效的、是正确的,也是必须坚持的。第三是说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在具体的对台政策上还会有一些适时的调整,而这些调整建立在对台政策的基本框架之上,当然还要看看内外形势的具体发展变化再做出判断和决定。
厦门大学副院长张羽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从论述逻辑来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呈现出明确的针对性,“积极作为”与“敢于斗争”并重。观察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大陆对台政策保持着相当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多次强调对台工作“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可以说,以两岸人民为中心,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近年对台工作的主旋律。
张羽认为,以政府工作报告和今年召开的对台工作会议作为重要的涉台观察点,可以明显看出,新形势下大陆对台工作部署体现出主动性、实践性和系统性。未来大陆将积极“塑造祖国必然统一的大势”,在法律、外交、宣传等方面展开,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务实推进两岸深度融合,从法规制度上保障两岸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完善现有政策,强化制度保障,提升交流品质,推进交流深度,扩大交流广度。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陈先才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涉台部分与之前相比,有两个亮点。第一个是强调“一国两制”的对台工作大政方针不变,包括坚持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这些方略是不会改变的。第二个是要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这个有强烈的意涵。让自己印象对深的内容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客观的来讲今日台海局势是复杂严峻的,在国际局势的快速变化下,台独及外部势力的挑战都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一定需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这体现了中央对台的战略耐力,不惧怕外面的风雨,坚持走我们的大政方针。
陈先才亦表示,报告涉台内容还是主要强调两岸融合发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大陆继续坚持现行的对台政策,这彰显了中央以我为主,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并且有能力掌控两岸关系主动权及主导权,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此外,这也体现了中国总体实力的提升,关于对台政策的强大信心。
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彭韬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相较于2024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涉台论述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继承的是对台根本方针,发展的是对台统一路径。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这一系列论述不仅体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更彰显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大陆对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与战略自信。
彭韬也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这一实践路径提前,而“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携手共创民族复兴伟业”这一实践结果则顺承其后。这体现了大陆对台工作的务实作风,也表明今年大陆将注重对台工作的落实,并更加重视通过具体措施来加深两岸融合发展程度。他认为,“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这一提法相较于去年更加具体和明确。这表明大陆不仅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更加注重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的落实。强调“完善制度和政策”意味着大陆希望通过更加系统化的安排,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的深度融合。
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所长李风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的涉台内容篇幅不长,但非常重要,充分的表达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这也说明了大陆对台政策是一贯且持续的。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跟去年、前年相比,只是多了一点点内容,但总体变化不大,因为报告总体内容很长,涉及面很广,涉台的部分不可能讲太多,但内容是非常言简意赅。此外,报告中有几个重要字眼,包括反对分裂、团结台湾同胞、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这几点都让自己印象深刻。李风表示,对台政策的一贯性体现了大陆对两岸关系有主动权、主导权,展现了大陆方面坚定不移推动祖国统一进程的扎实的战略布局,高度的战略自信。大陆的对台政策是非常有针对性,根据台海局势的变化,从而作出研判并且在报告中加以体现。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邵育群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体现了三大特点:第一,中国大陆对台政策展现出高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第二,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明确清晰;第三,尽管当前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充满高度不确定性,但中国政府强调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显示出极大的战略定力和信心。
在详细比较今年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后,邵育群注意到,和去年相比,今年报告提出“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邵育群认为,这一新提法释放了三大信号:第一,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对于两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很重要;第二,现有合作制度和政策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三,民进党当局干扰阻碍两岸正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政策不得人心,且对两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性影响,需要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予以破解。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季烨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言简意赅,体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归纳,就是“战略定力”,也就是锚定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坚定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彰显两岸亲情,充分体现了祖国大陆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和国家完全统一进程的决心、信心和善意。
对于今年涉台论述提出的“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季烨表示,这一表述虽然不是一个新提法,但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当前,民进党当局‘台独’行径频频,外部势力‘以台制华’小动作不断,大陆方面的政策走向是稳定台海局势的唯一‘常量’。”他指出,我们继续强调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体现了大陆自身维护和平、稳定局势、促进发展的积极信号。换言之,祖国大陆的融合发展政策并非权宜之计,而是从民族复兴、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出发做出的战略部署,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
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副院长吴凤娇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虽仅有百字之余,但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指明了年度对台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报告既体现了大陆对台大政方针的延续性和发展性,如坚持贯彻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连续四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也连续七年写入政府报告,同时彰显了大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更向广大台湾同胞展现善意和城意,呼吁号召两岸同胞携手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
吴凤娇认为,对比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台论述结尾处的“同心共创民族复兴伟业”,今年改成了“携手”共创民族复兴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符合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和福祉。“携手”一词更积极主动,表明我们相信,在实现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不仅会理解和支持,更会落实到实际行动、共同参与到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征程中。
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包承柯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李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系统地谈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整体方针,这对当前的台海局势的发展非常具有重要意义。两岸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复杂尖锐的环境中,民进党当局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进行“台独”分裂的活动,升高了两岸的紧张态势。李强总理的工作报告,再一次重申了大陆对台政策的重要方向,即在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指引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干涉。这是对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方向。
包承柯说,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离不开两岸民众的共同努力,离不开两岸民众的相互理解,更离不开两岸民众的相互支持。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方向。两岸民众的共同理解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基础,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民族伟大复兴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巨大动力。有基础有动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必然会出现新的进程。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永红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涉台论述,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目的就是要充分运用不断强大的综合实力以反“独”促统。他指出,完善制度和政策,预期会从“深化与台湾同胞的融合发展”和“强化打击‘台独’分裂势力”两个方向入手,即在政策实施中明确区分对象,采行差别化待遇。
唐永红续指,基于“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同等待遇政策是面向认同“九二共识”的台胞台企。预期将为台胞台企融入大陆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他表示,“对‘台独’分裂势力,包括民进党当局等,不仅不会让他们享受到‘两岸一家亲’的政策,预期对岛内‘台独’分裂势力损害国家核心利益的行为包括和外部干涉势力的勾连行为,会采取包括经济手段在内的更加强劲的反制措施。他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进一步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部分产品关税减让为例,表示这就体现了政策措施的针对性与目标的明确性。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周小柯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重申且突出强调了对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基本原则,再度表明对台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反“独”促统,清晰勾勒出对台工作的总目标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形势下大陆对台政策日趋成熟完善,具有连续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等特征。和去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台论述并没有太大的调整,本身就是连续性的体现。前瞻性体现在,报告涉台内容表明,大陆对台工作着眼于增进两岸同胞的长远利益福祉,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发展大势。
周小柯指出,今年涉台论述增加了“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这是深入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现,也是顺应两岸同胞要交流、要合作共同心声的体现。这表明,大陆对台工作将更为重视制度和政策体系建设,以制度和政策创新为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坚实支持,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具体工作,充分彰显出中央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坚定决心、强大信心和如磐恒心。
中山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伍俐斌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这是新表述,令人印象深刻。“近些年大陆出台了台胞同等待遇、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他说,但也要看到,自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至今两岸人员交流严重受挫、民进党当局蓄意推动与大陆的“脱钩断链”等等不利于两岸交流合作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情况。对于民进党当局的倒行逆施,我们应当“以我为主”“主动作为”,有必要“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
对于未来可进一步进行制度化建设的方向,伍俐斌表示主要聚焦于两方面:一是修改或制定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法律法规,二是进一步完善同等待遇的相关措施,从而吸引更多台胞到大陆学习、居住、就业、创业等,以交流促融合,以融合促认同,为两岸统一奠定更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