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动态   >    正文

吴再益:台商应利用大陆改革机会实现转型

闽南师范大学 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两岸一家亲研究院 2015-05-28 11:20:14
吴再益建议,台商应该从制造领域转向为服务。(中评社 李仕奇摄)
  中评社漳州5月28日电(记者 李仕奇)台湾综合研究院院长吴再益在福建第一届“台商发展论坛”中指出,台商赴陆投资30余年以来,已构筑出台湾对中国大陆之投资所驱动的两岸贸易结构特征,台湾经济对中国大陆的依赖不断攀升,也必然在大陆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受到影响。不过他建议,在陆台商也应该升级转型,妥善利用中国大陆经济结构改革及内需市场快速成长的机会,采取更突破的经营策略不断创新价值。

  吴再益表示,台湾对中国大陆之投资所驱动的两岸贸易结构特征,亦即台湾对陆出口中间财与资本财,提供在陆台商利用其土地与劳动成本低廉比较优势,经加工制造后出口其它先进国家;此外,随着中国大陆产业技术升级加速,台商所制造的半成品、零组件,乃至最终产品回销台湾日益增加,两岸产业已逐渐从“产业内分工”朝向“产业内产品分工”发展。

  吴再益认为,台湾很自然地对中国大陆经济产生不对称、不均衡之依赖。尤其中国大陆自1980年代起改革开放之后,其拥有经济“后发优势”,加上劳动性生产力大幅解放,每年经济成长幅度超过台湾,此种相对经济规模日益悬殊,也是台湾面对中国大陆压力日益增加原因。再者,再从比较利益与绝对利益法则来看,随着两岸经济整合深化,两岸之间如同“区域”经济,在绝对利益法则逐渐取代比较利益法则下,厂商绝大部分资本、技术、人员资源流动更加密切,此乃近年台湾经济重心在中国大陆较具有经济活力的区域磁吸下被迫加速移转原因之一。

  不过,在中国大陆经济加速成长与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间接带动其劳动与土地价格不断上扬,加上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实施与环境保护相关法规之执行,无形之中大幅提高台商经营成本;同时,中国大陆产业结构在其政策指导下逐渐转型,预估未来台商对中国大陆之投资策略或布局,将会有所调整或变化。

  吴再益表示,在陆台商经营困境包括,大陆低廉土地与劳动资源再行扩张空间不复存在;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台商生存发展空间不断压缩;在陆台商所熟悉的运作基础与模式因金融海啸而中断;在陆台商经营所迫切的资金融通问题难以获致有效解决。

  因此,吴再益建议,台商应该从制造领域转向为服务;沿海集中转向为内陆扩散;中小企业转向为大型企业等方向进行;藉由品牌建立营销通路,扩大延伸产业链接;透过两岸 ECFA搭桥,拓展内需消费市场;利用中国大陆市场平台,建立华人特色品牌。